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93
作者
韩永林 [1 ,2 ,3 ,4 ]
王成玉 [3 ]
王海红 [3 ]
李士春 [4 ]
郑荣才 [5 ]
王昌勇 [5 ]
廖一 [5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3]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4]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
[5]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姬塬; 长8油层组; 浅水三角洲; 岩性油藏;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9.06.021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姬塬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偏西部地区,晚三叠世主要受北东、北西及南部三个方向的物源控制。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曲线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研究区上三叠统长8油层组岩石类型、沉积构造、物源方向、古生物和沉积相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长8沉积时期姬塬地区地形平缓,河流作用较弱,主要发育一套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其沉积作用和砂体展布受湖平面升、降和物源方向控制明显,对油气成藏有着重要的意义,表现为:①湖平面上升期,湖岸线快速向物源方向迁移,以发育长条状和鸟足状水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②下降期以发育三角洲平原为主,来自不同物源方向的前缘砂体在研究区中部交汇;③湖平面上升期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呈席状发育以及岩性遮挡条件更好,因而比湖平面下降期发育的砂体更有利于形成岩性油藏。
引用
收藏
页码:1057 / 106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渤海新近系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与大型油气田勘探 [J].
朱伟林 ;
李建平 ;
周心怀 ;
郭永华 .
沉积学报, 2008, (04) :575-582
[2]   大型敞流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与湖盆中心砂体的形成与分布 [J].
邹才能 ;
赵文智 ;
张兴阳 ;
罗平 ;
王岚 ;
刘柳红 ;
薛叔浩 ;
袁选俊 ;
朱如凯 ;
陶士振 .
地质学报, 2008, (06) :813-825
[3]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演化及其与早印支运动关系的探讨 [J].
邓秀芹 ;
蔺昉晓 ;
刘显阳 ;
庞锦莲 ;
吕剑文 ;
李士祥 ;
刘鑫 .
古地理学报, 2008, (02) :159-166
[4]   西峰油田延长组长8油组砂体高分辨率层序等时对比分析 [J].
李凤杰 ;
王多云 ;
陈明应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121-127
[5]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华池地区长6油层组物源区分析 [J].
郑荣才 ;
王昌勇 ;
李虹 ;
雷光明 ;
谢春红 .
岩性油气藏, 2007, (01) :32-38
[6]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浊积岩体系及油气勘探意义 [J].
陈全红 ;
李文厚 ;
郭艳琴 ;
梁积伟 ;
崔军平 ;
张道锋 .
地质学报, 2006, (05) :656-663
[7]   惠民凹陷临邑洼陷岩性油藏控制因素分析 [J].
张小莉 ;
查明 .
沉积学报, 2006, (02) :289-293
[8]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长6沉积体系展布特征 [J].
刘化清 ;
廖建波 ;
房乃珍 ;
林卫东 ;
程玉红 ;
王宏波 ;
冯明 .
沉积学报, 2005, (04) :584-588
[9]   博兴洼陷下第三系沙四上亚段和沙三段岩性油藏形成机制 [J].
苏永进 ;
蒋有录 ;
廉庆存 ;
宋建勇 ;
石世革 .
石油学报, 2005, (05) :32-36
[10]   用层序地层学构建辫状河三角洲岩性油藏地质模型 [J].
方杰 ;
赵力民 ;
赵太良 ;
刘建军 .
石油学报, 2004, (05) :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