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种子人工繁育暨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被引:17
作者
杨发林
李克昌
胡崇礼
机构
[1] 宁夏自治区草原工作站
[2] 宁夏元亨集团中宁草业发展公司
关键词
甘草; 种子繁育; 栽培技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7.7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野生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采用适宜的人工栽培技术 ,可在生长第 5年进入种子生产期 ,产量达 2 92 5kg/hm2 ,种子质量及其栽培学性状都优于野生甘草种子。自繁甘草种子经育苗 ,用倾斜式方法移栽定植 ,密度 1 5万株 /hm2 ,于生长第 3年秋冬时采挖 ,甘草产量达 71 40kg/hm2 ,等级草比例达 60 %以上 ,甘草酸等有效成分含量均达到药用指标。不同采挖季节对甘草品质有显著影响 ,秋末冬初采挖时品质最好。不同栽植方式 ,施肥方法、灌水次数及生育年龄对甘草产量都有明显影响 ,多因素综合考虑 ,以移栽后第 3年采挖经济效益最好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干旱荒漠地区甘草人工栽培技术 [J].
马春晖 ;
朱朝阳 .
新疆农垦科技, 2000, (05) :10-11
[2]   甘草中有效成分积累动态初探 [J].
沈志滨 ;
敖行述 ;
刘鸣远 .
黑龙江医药, 2000, (02) :102-102
[3]   西北地区甘草人工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J].
王立 ;
李家恒 .
林业科学, 1999, (01) :131-134
[4]   旱农地区甘草人工栽培播种期研究 [J].
陶毓汾 .
中国农业气象, 1996, (04) :15-17
[5]   宁夏草原沙化现状及其治理对策初探 [J].
杨发林 .
草业科学 , 1993, (01) :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