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青海省乌兰乌珠尔斑岩铜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
被引:102
作者:
佘宏全
[1
]
张德全
[1
]
景向阳
[2
]
关军
[3
]
朱华平
[4
]
丰成友
[1
]
李大新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 青海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3] 中南冶勘资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
[4] 西北有色地质研究院
来源: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乌兰乌珠尔;
斑岩铜矿;
热液蚀变;
矿床地质;
矿床成因;
青海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乌兰乌珠尔斑岩铜矿位于柴达木盆地西缘,为受花岗斑岩脉控制的斑岩型铜矿。岩石化学、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控矿花岗斑岩与围岩(似斑状)斜长花岗岩为钙碱性系列,具轻稀土富集、显著的δEu负异常和Sr、Ba、Ca亏损特征,形成于同碰撞造山环境,与华力西晚期—印支期松潘—甘孜古特提斯洋俯冲碰撞闭合有关。控矿花岗斑岩及其围岩热液蚀变强烈,显示良好的蚀变分带。主要蚀变有钾硅化、绢英岩化和青磐岩化,控矿斑岩内部为钾化和硅化叠加绢英岩化带,近斑岩两侧围岩为绢英岩化带,外侧为青磐岩化带。铜矿化强度与蚀变强度有显著正相关关系。铜矿体空间分布、产状及规模受控矿花岗斑岩体控制。矿床的矿物组合、热液蚀变、硫、氧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矿床形成于中高温环境,流体和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乌兰乌珠尔铜矿属与高中温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的斑岩型铜矿。
引用
收藏
页码:306 / 314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