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吸附和扩散的页岩视渗透率及其与温度、压力之关系

被引:18
作者
王瑞 [1 ]
张宁生 [1 ,2 ]
刘晓娟 [2 ]
吴新民 [2 ]
闫健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关键词
页岩气; 吸附; 扩散; 页岩视渗透率; 温度; 压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12 [油气水渗流力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页岩纳米级孔隙中气体渗流存在吸附、扩散和滑脱效应,为了表征其渗流能力,并分析温度和压力对它的影响,利用Polanyi吸附理论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并结合纳米孔中气体扩散和渗流方程得到了考虑吸附、扩散和滑脱效应的页岩视渗透率的计算模型.计算发现:甲烷吸附层厚度随压力的降低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并且压力越低温度的影响越大;考虑吸附、扩散和滑脱的页岩视渗透率虽然同仅考虑扩散和滑脱的视渗透率一样都随温度的下降而减小,但整体要低于后者,且下降幅度更大;考虑吸附、扩散和滑脱的页岩视渗透率与仅考虑扩散和滑脱时的视渗透率之间的差异随着压力的降低而逐渐减小;考虑吸附、扩散和滑脱的视渗透率与达西渗透率的比值随压力的降低先减小后增加,最终趋近于仅考虑扩散和滑脱时的情况.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3+83+3 +8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威远地区页岩岩心的无机组成、结构及其吸附性能 [J].
辜敏 ;
鲜学福 ;
杜云贵 ;
卢义玉 .
天然气工业, 2012, 32 (06) :99-102+116
[2]   页岩气纳米级孔隙渗流动态特征 [J].
李治平 ;
李智锋 .
天然气工业, 2012, 32 (04) :50-53+123
[3]   中国油气储层中纳米孔首次发现及其科学价值 [J].
邹才能 ;
朱如凯 ;
白斌 ;
杨智 ;
吴松涛 ;
苏玲 ;
董大忠 ;
李新景 .
岩石学报, 2011, 27 (06) :1857-1864
[4]   页岩气赋存形式和初始原地气量(OGIP)预测技术 [J].
王飞宇 ;
贺志勇 ;
孟晓辉 ;
包林燕 ;
张慧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 (03) :501-510
[5]   页岩气含气量和页岩气地质评价综述 [J].
李玉喜 ;
乔德武 ;
姜文利 ;
张春贺 .
地质通报, 2011, 30(Z1) (Z1) :308-317
[6]   煤吸附甲烷的特征曲线及其在煤层气储集研究中的作用 [J].
崔永君 ;
李育辉 ;
张群 ;
降文萍 .
科学通报, 2005, (S1) :76-81
[7]   多组分等温吸附测试中的体积校正方法探讨 [J].
崔永君 ;
杨锡禄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1, (05) :25-27
[8]   超临界甲烷在高表面活性炭上的吸附测量及其理论分析 [J].
周理 ;
李明 ;
周亚平 .
中国科学(B辑), 2000, (01) :49-56
[9]  
吸附科学[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日)近藤精一,(日)石川达雄,(日)安部郁夫著, 2006
[10]  
传递过程原理[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陈晋南编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