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贵州南部地区中三叠统青岩阶底界附近牙形石生物地层学研究
被引:33
作者:
姚建新
纪占胜
王立亭
王彦斌
武桂春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贵州省地质矿产局
来源:
关键词:
中三叠统;
青岩阶底界;
牙形石;
生物地层学;
层型剖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1.6 [各地层古生物分布];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下—中三叠统界线的划分一直是国际地层学研究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中国西南地区从台地相到盆地相不同类型下—中三叠统地层均较发育 ,为奥仑尼克阶—安尼阶界线层型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贵州望谟甘河桥剖面和贵州省贵阳市青岩剖面牙形石的研究 ,可识别出 6个可与国内外进行对比的牙形石带 ,自下而上分别为 :1N eospathdus cristagalli间隔带 ,2 N eospathodus pakistanensis间隔带 ,3N eospathodus waageni间隔带 ,4 N eospathodus homeri— N . triangularis组合带 ,5 Chiosella timorensis间隔带 ,6 N eogongdolellaregale延限带。在贵阳青岩剖面和望谟甘河桥剖面 ,早—中三叠世存在一个 N eospathodus— Chiosella—N eogongdolella的牙形石演化系列。在这个演化序列中 ,在 N eospathodus homeri— N . triangularis带上部出现N eospathodus homeri和 Chiosella timorensis之间的过渡类型 N eospathodus qingyanensis,表明在下—中三叠统附近牙形石存在较好的演化关系。在贵阳青岩剖面 ,下—中三叠统界线位于紫云组顶面之下 1.5 m处 Chiosellatimorensis带首现的位置 ,在望谟甘河桥剖面 ,下—中三叠统界线位于紫云组顶面之下 0 .5 m处 Chiosella timorensis带首现的位置。依据上述情况 ,本文
引用
收藏
页码:577 / 585+721
+721-722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