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腾冲新近纪两种被子植物化石的角质层构造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23
作者
孙柏年
丛培允
阎德飞
解三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广州
[4] 兰州
关键词
被子植物化石; 角质层; 晚第三纪; CO2浓度; 云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4 [古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重点描述云南腾冲晚第三纪两种被子植物化石BetulamioluminiferaHuetChaney ,Carpinussubcorda taNathorst的角质层构造 ,并分析它们的现存最近亲缘种B .luminiferaWinkler和C .cordataB1.var.mollisChengetChen的表皮特征。实验分析证明 :化石叶片的气孔参数可以推测地质历史时期大气CO2 的浓度 ,并进而分析古环境的变化。C .subcordataNathorst叶片能作为大气CO2 浓度的生物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216 / 22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中国晚白垩世至新生代植物区系发展演变.[M].陶君容主编;.科学出版社.2000,
[2]  
中国地层研究二十年.[M].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0,
[3]  
云南西部新生代含煤盆地及聚煤规律.[M].戈宏儒;李代芸著;.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
[4]  
中国地质时期植物群.[M].李星学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
[5]  
植物解剖学.[M].李正理;张新英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
[6]  
中国植物志.[M].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编.科学出版社.1980,
[7]   PRINCIPLES OF COMPARATIVE STOMATOGRAPHIC STUDIES OF FLOWERING PLANTS [J].
BARANOVA, M .
BOTANICAL REVIEW, 1992, 58 (01) :49-99
[8]   地质历史时期大气CO2浓度变化对陆地维管植物气孔参数的影响 [J].
孙启高 ;
陈立群 ;
李承森 .
科学通报, 1998, (23) :2478-2482
[9]   气孔密度与近一个世纪大气CO2浓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J].
贺新强 ;
林月惠 ;
林金星 ;
胡玉熹 .
科学通报, 1998, (08) :860-862
[10]   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植物的影响 [J].
蒋高明 .
植物学通报, 1995, (04)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