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研究的若干思考

被引:20
作者
庄俊举
机构
[1] 中央编译局世界所
关键词
北京共识; 中国模式; 软实力;
D O I
10.16502/j.cnki.11-3404/d.2005.05.006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摘要
“北京共识”是在“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的国际理论氛围中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所作的评价中较为公正和客观的系统理论。“北京共识”的提出,反映了中国软实力的提高。我们主张用“中国模式”而非“北京共识”来概括中国发展道路的经验和教训。“中国模式”尽管存在诸多隐忧,但将得到完善和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比较与借鉴: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探析 [J].
王宏彬 .
管理现代化, 2005, (S1) :61-64
[2]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共同特征、主要区别与矛盾对立 [J].
吕薇洲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5, (04) :101-105
[3]   重新审视“渐进式改革” [J].
曹子坚 .
中国改革, 2005, (08) :25-28
[4]   解读中国模式 [J].
马丁·哈特-兰兹伯格 ;
保罗·伯克特 ;
庄俊举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5, (02) :60-66
[5]   热话题与冷思考(三十四)——关于“北京共识”与中国发展模式的对话 [J].
俞可平 ;
庄俊举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4, (05) :4-9
[6]   中国国情、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关系探讨 [J].
许秀群 .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 2003, (02) :1-2+15
[7]   浅说“中国模式” [J].
卢荻 .
读书, 2000, (06) :36-42
[9]  
中国转轨的经济学分析[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吴光炳著, 2004
[10]  
渐进政治改革中的政党、政府与社会[M]. 中信出版社 , 徐湘林主编,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