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清苏铁的生境、种群结构与动态的研究

被引:10
作者
田波
龚洵
张启泰
税玉民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关键词
潭清苏铁; 生境; 种群结构与动态; 保护对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小黑江流域潭清苏铁的生境、种群结构与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黑江流域的自然地带性植被主要为热带雨林,海拔600m以下的原生植被为典型热带北缘季雨林,而海拔600~1000m的原生植被为山地雨林.其原生植被遭到破坏后,土壤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向干旱、贫瘠化发展,从而导致其次生植被都向山地雨林演化,加上人类活动的继续存在,不可能在短期内恢复成原生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或山地雨林.尽管其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潭清苏铁的生存、繁衍正常.这也表明潭清苏铁对其环境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潭清苏铁种群的年龄结构基本呈金字塔形,属较稳定的结构.但是,种群的成年个体数明显偏小,成了潭清苏铁种群生存繁衍的 瓶颈 ,也反映出了潭清苏铁曾经遭受过严重破坏的事实,虽然潭清苏铁对生态环境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抗人为破坏的能力较弱.潭清苏铁生长发育很缓慢,种群恢复的周期较长,大约是30~40a.目前,潭清苏铁种群正处于恢复、上升阶段.就地保护可能是其最有效的保护途径之一.目前,潭清苏铁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其分布区——小黑江流域已成为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如果其现有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且在没有人为破坏的前提下,潭清苏铁不会沦为濒危物种.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3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滇东南李仙江大黑山热带季节性雨林番龙眼群落研究 [J].
周虹霞 ;
朱华 ;
王洪 ;
肖文祥 .
云南植物研究, 2001, (01) :55-66
[2]   攀枝花苏铁种群生态地理分布、分布格局及采挖历史的研究 [J].
何永华 ;
李朝銮 .
植物生态学报, 1999, (01) :24-31
[3]   攀枝花苏铁的生物学特性、树干解剖和生长模式 [J].
何永华 ;
王乾 ;
石培礼 .
植物学报, 1995, (06) :443-451
[4]   金沙江河谷苏铁天然植物群落的研究 [J].
周立江 ;
管中天 .
云南植物研究, 1985, (02) :153-168+253
[5]  
云南绿春黄连山自然保护区[M]. 云南科技出版社 , 许建初主编, 2003
[6]  
中国苏铁科植物的系统分类与演化研究[M]. 气象出版社 , 黄玉源 著, 2001
[7]  
中国苏铁[M]. 广东科技出版社 , 王发祥,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