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黄土中微玻璃陨石和微玻璃球的发现与意义
被引:20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春来
欧阳自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欧阳自远
刘东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刘东生
安芷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安芷生
机构
: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开放研究实验室 贵阳
[4]
贵阳
[5]
北京
[6]
西安
来源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
1992年
/ 11期
关键词
:
黄土;
微玻璃陨石;
微玻璃球;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首次在陆相沉积物-黄土中发现了16颗微玻璃陨石和3颗陨石消融型si-Mg微玻璃球。它们赋存于洛川黄土剖面中B/M界线之上,L8上部层位中,其沉降年龄为0.72—0.724Ma,与深海岩芯中澳-亚群微玻璃陨石的赋存层位一致,黄土中微玻璃陨石呈球状、椭球状、肾状、滴状及不规则状,颜色以微黄褐色,微黄绿色和浅黄棕色为主,少数为浅绿色、白色及无色透明球粒,粒径在65—220μm之间,多具溶蚀痕迹,但仍可见明显的气孔和凹坑,并发育有流动构造和熔渣构造。据其主量元素成分,黄土中微玻璃陨石可分为普通、瓶绿色和高铝微玻璃陨石三个化学群,其化学成分分别与深海岩芯中相同类型的微玻璃陨石相同。据其地理位置,赋存层位,沉降年龄及化学成分,这些黄土中微玻璃陨石属澳-亚散落群。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微玻璃陨石具有复杂的形成过程,其母源物质是多来源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210 / 1219+1234 +123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天体化学.[M].欧阳自远著;.科学出版社.1988,
[2]
黄土与环境.[M].刘东生等 著.科学出版社.1985,
←
1
→
共 2 条
[1]
天体化学.[M].欧阳自远著;.科学出版社.1988,
[2]
黄土与环境.[M].刘东生等 著.科学出版社.1985,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