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的学术生活空间——以蔡元培、胡适与顾颉刚为例

被引:6
作者
周勇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大学; 大学教授; 人际事务; 学术生活空间;
D O I
10.19355/j.cnki.1671-9468.2007.02.003
中图分类号
G649.29 [高等教育史];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民国时期蔡元培、胡适及顾颉刚等人的学术经验来看,大学本是为大学教授无忧无虑地钻研“高深学问”而建造的场所,然这一理念并不足以维系大学的存在,毋宁说大学的存在更取决于它能否处理好各种外界的和内部的人际事务。校长与大学教授在落实知识生产计划的同时,始终都在承受大学内外人际事务造成的紧张与压力。人际事务挤掉学术研究的案例时有发生,而那些真正“以学术为业”的教授亦只能在复杂人际事务的重压下艰难地开辟做学问的空间。无疑,正是因为有这类在艰难中仍然坚持求知的真正的大学教授,大学才得以彰显其求知本质和学术品格。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5+188 +18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