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额仁陶勒盖银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13
作者
陈祥
肖力
机构
[1] 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河北廊坊
关键词
银矿床; 地球化学; 石英斑岩; 内蒙古;
D O I
10.13686/j.cnki.dzyzy.1999.03.006
中图分类号
P618.520.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额仁陶勒盖银矿床位于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境内.燕山晚期本区受太平洋板块的边缘影响,额尔古纳断裂带复活, 产生强烈的花岗质岩浆活动. 综合岩石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氧、锶同位素等证据表明花岗质岩浆为壳幔混合作用的产物. 由花岗岩体向东依次排列Ⅰ、Ⅱ、Ⅲ和Ⅳ号矿带, 其中Ⅱ、Ⅲ为主矿带, 上述矿带在矿带规模、矿脉的矿石组成、矿石的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流体包裹体成分和均一温度等诸方面存在明显的水平分带; 同时, 各矿带均显示一样的矿石类型的垂向分带, 即地表是氧化矿石 (次生氧化富集带), 向下是石英脉- 硅化带, 深部是硫化物- 蚀变岩型矿石带. 不同类型矿石的流体包裹体成分一致, 均为H2O- CO2- Ca2+ - Na+ - K+ - SO32- -Cl- 型成矿流体, 说明它们有相同的来源. 氧同位素表明, 大气水在成岩成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大气水的作用使矿液量大增. 含氧大气水的加入还有以下两方面的作用: (1) 可能发生OH- 取代Cl- , 从而使与岩浆平衡的富矿流体及其后形成的成矿热液Cl- 大增, 提高了萃取岩浆及围岩中银的能力; (2) 导致成矿流体的氧化- 还原条件及酸碱度的变化. 成矿各阶段形成的石英脉型矿石中的稀土元
引用
收藏
页码:171 / 17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内蒙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成矿带银的成矿规律
    孙恩守
    [J]. 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 1995, (01) : 23 - 29
  • [2] 两阶段水-岩同位素交换理论及其勘查应用.[M].张理刚等著;.地质出版社.1995,
  • [3] 成岩成矿理论与找矿.[M].张理刚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
  • [4] 同位素地球化学.[M].魏菊英;王关玉主编;.地质出版社.1988,
  • [5] 地球化学.[M].赵伦山;张本仁编著;.地质出版社.1988,
  • [6] 勘查地球化学.[M].刘英俊;邱德同 编著.科学出版社.1987,
  • [7] 元素地球化学.[M].刘英俊 著.科学出版社.1984,
  • [8] 同位素地质学原理.[M].[美]福尔(G·Faure) 著;潘曙兰;乔广生 译.科学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