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方法对水稻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16
作者
朱红梅
刘强
荣湘民
彭建伟
谢桂先
陈军文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湖南长沙 
[3] 湖南长沙 
关键词
水稻; 栽培法; 蛋白质; 产量;
D O I
10.13331/j.cnki.jhau.2004.01.002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比较研究了3种栽培法对水稻植株生长,光合速率,植株及籽粒全N,P,K含量,糙米全N,蛋白N含量,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拟栽培法最优,"三壮三高"栽培法次之,常规栽培法最低.与常规栽培法相比,初拟栽培法、"三壮三高"栽培法的糙米蛋白质含量,早稻分别增加了11.36,8.63g/kg,晚稻分别增加了8.33,6.19g/kg,早稻产量分别提高了19.14%,9.57%,晚稻产量分别提高了22.49%,13.53%.
引用
收藏
页码:4 / 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山东农学院;西北农学院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2]   超高产水稻的干物质生产特性研究 [J].
杨惠杰 ;
李义珍 ;
杨仁崔 ;
姜照伟 ;
郑景生 .
中国水稻科学, 2001, (04) :26-31
[3]   不同基因型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差异的研究Ⅰ.两个常规早稻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差异 [J].
朱红梅 ;
荣湘民 ;
刘强 ;
彭建伟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1) :13-16
[4]   亚种间杂交稻产量源库特征 [J].
朱庆森 ;
张祖建 ;
杨建昌 ;
曹显祖 ;
郎有忠 ;
王增春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7, (03) :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