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国际反网络犯罪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以《网络犯罪公约》为中心
被引:11
作者
:
杨彩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杨彩霞
机构
:
[1]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来源
:
时代法学
|
2008年
/ 03期
关键词
:
网络犯罪;
实体;
程序;
管辖权;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D997.9 [国际刑法];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网络犯罪公约》作为国际社会反对网络犯罪、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产物,第一次明确了网络犯罪行为的种类及行为人的责任,规定了有关电子证据调查的特殊程序法制度,并确立了网络犯罪管辖的基本原则。但也存在网络犯罪圈划定范围过大、人权与自由保护不足、管辖权过分包容并易导致冲突等问题。因此对该公约需理性看待,应发掘、借鉴其闪光点来推动我国的网络犯罪立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0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网络犯罪公约》中的证据调查制度与我国相关刑事程序法比较
[J].
皮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大学法学院
皮勇
.
中国法学,
2003,
(04)
:146
-161
[2]
针对网络犯罪之认定探讨——兼评刑法相应立法的完善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范德繁
;
于 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法学院
于 宏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1,
(05)
:71
-76
[3]
论网络犯罪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守芬
;
孙晓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
孙晓芳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03)
:114
-122
[4]
犯罪学[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德)施奈德(Schneider, 1990
←
1
→
共 4 条
[1]
《网络犯罪公约》中的证据调查制度与我国相关刑事程序法比较
[J].
皮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大学法学院
皮勇
.
中国法学,
2003,
(04)
:146
-161
[2]
针对网络犯罪之认定探讨——兼评刑法相应立法的完善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范德繁
;
于 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法学院
于 宏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1,
(05)
:71
-76
[3]
论网络犯罪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守芬
;
孙晓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
孙晓芳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03)
:114
-122
[4]
犯罪学[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德)施奈德(Schneider, 1990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