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开采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框架与实证研究

被引:21
作者
王克强 [1 ]
武英涛 [1 ]
刘红梅 [2 ]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2]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资源耗减; 资本投入产出滞后; 需求; 规模报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2 [];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长期以来,有关中国能源开采产业效率的研究常在与其它工业行业相同的框架下进行,而忽略了该行业的"异质性"问题。本文基于成本函数的对偶测度方法,将能源开采业中资源耗减、资本投入产出滞后和需求因素纳入其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框架,构建了包括传统的技术进步和规模报酬在内的更为全面的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框架;并以煤炭行业和石油与天然气行业为例,以1999—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源耗减和产出滞后因素对TFP影响显著,纳入这两个因素的测度模型具有相对更优的统计性质,而忽略这两个因素将使结果出现偏差;且样本期间两行业的生产效率均具有显著增长,年均增长率分别达17.00%和3.88%,其中需求和规模报酬对其增长贡献最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4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自然资源开发、内生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增长 [J].
邵帅 ;
杨莉莉 .
经济研究, 2011, 46(S2) (S2) :112-123
[2]   市场化转型与企业生产效率——中国的经验研究 [J].
张杰 ;
李克 ;
刘志彪 .
经济学(季刊), 2011, 10 (02) :571-602
[3]   中国的绿色工业革命:基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解释(1980—2008) [J].
陈诗一 .
经济研究, 2010, 45 (11) :21-34+58
[4]   中国能源经济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与评述 [J].
解树江 ;
李雪 ;
栗侨 .
经济学动态, 2010, (08) :67-73
[5]   生产率增长与要素再配置效应:中国的经验研究 [J].
姚战琪 .
经济研究, 2009, 44 (11) :130-143
[6]   企业生产率增长及来源:创新还是需求拉动 [J].
刘小玄 ;
吴延兵 .
经济研究, 2009, 44 (07) :45-54
[7]   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研究 [J].
袁堂军 .
经济研究, 2009, 44 (06) :52-64
[8]   企业演化: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的重要途径 [J].
李玉红 ;
王皓 ;
郑玉歆 .
经济研究, 2008, (06) :12-24
[9]   国内外石油价格波动性及其互动关系 [J].
魏巍贤 ;
林伯强 .
经济研究, 2007, (12) :130-141
[10]   经济增长与对外投资大国地位的形成 [J].
李辉 .
经济研究, 2007, (02) :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