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纬度上的大地震风险分析与保险责任辨析

被引:4
作者
魏华林
李文娟
机构
[1] 不详
[2] 武汉大学保险经济研究所
[3] 不详
关键词
大地震风险; 地震保险; 保险责任; 社会责任; 减灾;
D O I
10.13497/j.cnki.is.2008.09.007
中图分类号
F842.6 [各种类型保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汶川地震之后,保险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这种讨论对于唤醒民众的风险意识客观上起到了的积极效果,但它同时也伴随着争议:中国保险业是否承担起了应该承担的责任?答案是肯定的。首先,大地震风险的特征不仅决定了它需要一套完整的制度来应对,而且决定了经济赔偿在一定程度上失效;其次,大地震之后依靠政府救助是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并且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并没有从制度上得到改变,于是产生了传统文化与风险意识对冲的矛盾,在民众中形成了保险业的保险责任与社会责任的混淆。分析国际上的成功的地震保险制度,笔者认为,未来我国保险业还应积极承担减灾责任。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1303年洪洞地震的赈灾对策 [J].
陶君丽 ;
光春云 .
中国地震, 2004, (03) :110-113
[2]   震灾保险研究中的软科学问题 [J].
巫孟还,徐蓓蕾 .
国际地震动态, 1996, (03)
[3]   地震灾害经济学研究 [J].
陈英方,陈长林 .
国际地震动态, 1995, (04) :1-48+28
[4]  
大地震规律研究[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郑联达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