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孔隙度预测与有效天然气储层确定——以渤海湾盆地鸳鸯沟地区为例

被引:19
作者
孟元林 [1 ]
王粤川 [1 ]
牛嘉玉 [2 ]
孙洪斌 [3 ]
殷秀兰 [4 ]
肖丽华
高建军
机构
[1] 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油辽河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4]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关键词
沉积微相; 成岩作用; 孔隙度; 预测; 天然气; 储集层; 渤海湾盆地; 古近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储层孔隙度主要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和控制。通过对不同沉积微相成岩强度指数与储层孔隙度之间关系的分析,建立了储层孔隙度预测模型。据此预测出渤海湾盆地鸳鸯沟地区古近系沙三下亚段储层孔隙度主要介于5.0%30.0%之间,孔隙度大于5.8%的有效天然气储层分布于鸳鸯沟地区的斜坡带。储层孔隙度预测误差小于2.5%,其填隙物含量为1.0%48.0%,平均为16.1%。因此该模型可用于填隙物含量较高的碎屑岩储层孔隙度预测。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4+150 +15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松辽盆地升平地区深层成岩作用数值模拟与次生孔隙带预测 [J].
肖丽华 ;
孟元林 ;
侯创业 ;
李杰 ;
马文杰 ;
王雪松 ;
杨俊生 .
地质论评, 2003, (05) :544-551
[2]   中国油气储层地质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J].
罗平 ;
裘怿楠 ;
贾爱林 ;
王雪松 .
沉积学报, 2003, (01) :142-147
[3]   砂岩储层孔隙保存的定量预测研究附视频 [J].
寿建峰 ;
朱国华 .
地质科学, 1998, (02) :118-124
[4]   碎屑岩储集层孔隙的形成、演化和预测 [J].
朱国华 .
沉积学报, 1992, (03) :114-123
[5]  
Reservoir Qual-ity Prediction in Sandstones and Carbonates. KUPECZ J A,GLUYAS J G,BLOCHS. AAPG Memoir69 . 1997
[6]  
Prediction of porosity in com-pactedsands. GLUYAS J,CADE C A. AAPG Memoir69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