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法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24
作者
卢培利
张代钧
刘颖
王飞
机构
[1] 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
[2] 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 重庆
[3] 重庆
关键词
废水生物处理; 活性污泥法; 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703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从模型的机理、功能和表述形式等方面对活性污泥法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的综述 ,详细介绍了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几种模型 :Eckenfelder模型、Mckinney模型、Lawrence -McCarty模型、Andrews模型、WRc模型及国际水协的 3套模型 ,分析比较了各自的优点和不足。结合环境微生物学研究成果和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分析讨论了活性污泥法动力学模型研究需要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 ,提出今后的研究可能主要集中于废水组分的进一步细化、污水处理厂运行快速自动模拟预测及控制系统和污水处理厂设计自动化系统的开发与完善等方面 ,逐步缩小我国在模型使用方面与国外的差距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PO43--P在线测定在生物、化学联合除磷控制中的应用 [J].
牛学义 .
给水排水, 2000, (09) :22-24+2
[2]   活性污泥法动力学模型的研究与发展 [J].
彭永臻 ;
高景峰 ;
隋铭皓 .
给水排水, 2000, (08) :15-19+2
[3]   EFOR 程序的仿真模拟功能应用研究 [J].
陈立 .
中国给水排水, 1998, (05) :17+19-20+2
[4]   活性污泥法2号模型(ASM2)简介 [J].
吴俊奇 ;
汪慧贞 .
给水排水, 1998, (06) :13-18
[5]   活性污泥生物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 [J].
黄勇 ;
杨铨大 ;
王宝贞 ;
聂梅生 .
环境科学研究, 1995, (04) :23-28
[6]   废水生物处理过程的结构化模型 [J].
黄勇 ;
杨铨大 ;
王宝贞 .
中国给水排水, 1992, (06) :29-32
[7]  
高等环境化学与微生物学原理及应用[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张锡辉编著, 2001
[8]  
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许保玖, 2000
[9]  
废水生物处理数学模式[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顾夏声编著,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