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制造业竞争力比较——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

被引:19
作者
马卫红 [1 ,2 ]
黄繁华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商学院
[2]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关键词
制造业; 竞争力; 偏离—份额分析;
D O I
10.13781/j.cnki.1007-9556.2010.12.001
中图分类号
F427 [地方工业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制造业2000~2004年以及2004~2008年竞争力水平和内部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长三角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在下降,京津冀的"后发优势"正在凸显,珠三角则在快速上升。可以看出,三大区域制造业发展模式和产业升级的路径是有所不同的,在制造业升级过程中,各区域要加强内部合作,利用资源互补的优势,实现区域经济联动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推进产业分工与合作 提升京津冀区域综合竞争力 [J].
赵弘 .
城市, 2009, (12) :16-21
[2]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制造业差异与升级策略附视频 [J].
陈耀 ;
曾铮 ;
冯超 .
开发研究, 2009, (05) :9-13
[3]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京津冀制造业竞争力分析 [J].
马国腾 .
经济与管理, 2009, 23 (05) :69-72
[4]   基于SS分析法的苏、浙、沪制造业竞争力比较 [J].
周彩红 .
技术经济 , 2008, (09) :67-75
[5]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竞争力分析 [J].
林学素 .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07, (06) :61-66
[6]   长三角苏、浙、沪三地制造业竞争力比较 [J].
朱海就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5, (04) :105-109
[7]  
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M].李廉水; 杜占元; 著.科学出版社.2005,
[8]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和机制.[M].洪银兴;刘志彪等著;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