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与非农:村民自治有效实现的产业基础

被引:2
作者
李松有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农村分化; 农业村; 非农业村; 有效自治; 实现形式;
D O I
10.13658/j.cnki.sar.2016.02.011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村民自治是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中进行的,而经济社会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自治的绩效,这表明经济发展是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重要条件。现阶段农村分化作为经济发展的特殊表现形式,决定了村民自治的分化,导致村民自治的内容和实现形式不同。根据内生资源和政策资源的多少和作用来划分,在内生资源匮乏的农业村,往往采取"强集中—弱分配"型,多依靠国家转移资金的项目式治理;而内生资源富余的非农业村则采用"弱集中—强分配"型,易展开分配式治理。研究发现,在不同产业情况下,可以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挖掘自治内容以及开展他治与自治的互动,分类探索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不断推进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0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