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营养化湖泊围隔中重建水生植被及其生态效应

被引:19
作者
胡旭 [1 ]
何亮 [2 ]
曹特 [2 ]
倪乐意 [2 ]
谢平 [1 ,2 ]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围隔; 富营养化; 浅水湖泊; 生态恢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815 ; 071012 ; 0713 ;
摘要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生植被衰退、蓝藻水华暴发、水质恶化和水生生态系统崩溃.恢复水生植被被认为是改善受损水体水质和提高其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构建大型围隔,根据水生植物的耐污程度及其对水质和底质等条件的需求,选取几种适宜的水生植物在围隔内进行移栽与群落构建,并以不移栽水生植物的围隔和围隔外水体作为对照.实验期间(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围隔内移栽的几种水生植物全部存活,并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群落.同时还跟踪监测了3个处理组的水质情况,结果显示,移栽水生植物的围隔内水质明显优于围隔外,与未移栽水生植物围隔相比,也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其中移栽水生植物围隔内水体的总氮、铵态氮、总磷、水下消光系数相比于围隔外水体分别低30.55%、44.09%、36.04%和42.13%,相比于未移栽水生植物围隔内水体分别低5.96%、13.40%、6.70%和7.60%,透明度分别比围隔外水体和未移栽水生植物围隔水体高74.59%和8.70%,浮游植物生物量也大大低于围隔外,而浮游动物生物量却明显高于后者.此外,实验后移栽水生植物围隔内沉积物氮、磷含量及其间隙水总氮、总磷、铵态氮浓度明显低于围隔外和未移栽水生植物围隔.研究表明,在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中通过建立围隔进行合理的群落配置,进而逐步恢复水生植物是完全可行的,而水生植物恢复后加强对其管理和维护至关重要.
引用
收藏
页码:349 / 35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微囊藻毒素对人类健康影响相关研究的回顾 [J].
谢平 .
湖泊科学, 2009, 21 (05) :603-613
[2]   特大洪水对鄱阳湖水生植物三个优势种的影响 [J].
崔心红 ;
钟扬 ;
李伟 ;
陈家宽 .
水生生物学报, 2000, (04) :322-325
[3]   滇池水生植被演替及其与水环境变化关系 [J].
余国营 ;
刘永定 ;
丘昌强 ;
徐小清 .
湖泊科学, 2000, (01) :73-80
[4]   受损水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 [J].
许木启 ;
黄玉瑶 .
生态学报, 1998, (05) :101-112
[5]   中国水生高等植物受危种的研究 [J].
于丹 ;
种云霄 ;
涂芒辉 ;
汪小炎 ;
周晓华 .
生物多样性, 1998, (01) :13-21
[6]   武汉东湖水生植物群落演替的研究 [J].
严国安 ;
马剑敏 ;
邱东茹 ;
吴振斌 .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04) :24-32
[7]   几种高等水生植物的克藻效应 [J].
俞子文 ;
孙文浩 ;
郭克勤 ;
余叔文 .
水生生物学报, 1992, (01) :1-7
[8]  
论蓝藻水华的发生机制[M]. 科学出版社 , 谢平, 2007
[9]  
东湖生态学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刘建康主编, 1995
[10]  
The influence of macrophytes on sedimentation and nutrient retention in the lower River Spree (Germany)[J] . Marcus Schulz,Hans-Peter Kozerski,Thomas Pluntke,Karina Rinke.Water Research . 200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