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化:马克思主义文化本质观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6
作者
张建云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室
关键词
文化本质; 自然人化; 身内自然; 人的自然性;
D O I
10.16524/j.45-1002.2015.06.011
中图分类号
G02 [文化哲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狭义的文化本质论并没有超出广义文化本质论的规定,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而狭义文化本质观对广义文化本质观的质疑和否定,与当前"文化即人化"、"自然人化"思想研究的不足内在相联,与对人本身的自然(即身内自然)思想研究不足内在相联。身内自然除包括本能欲求、生理需要等外,还必然包括通过"直接占有"满足需要的手段和方式。身内自然人化即是通过劳动创造的方式满足自然欲求的过程和结果,也是社会制度完善、道德规范教化的过程和结果,还是精神世界超越、艺术审美陶冶的过程和结果,是三个过程和结果的有机统一。深入研究自然人化,有利于人们具体理解文化的内涵,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28 / 13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大百科全书.[M].《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编委会; 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1,
[3]  
哲学体系改革.[M].高清海; 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
[5]   论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J].
黄楠森 .
北京社会科学, 1997, (04) :11-15
[6]   关于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J].
陈先达 .
高校理论战线, 1995, (10) :49-54
[7]   文化学内核刍议 [J].
郭齐勇 ;
邓晓芒 .
哲学研究, 1988, (05)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