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2例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血清HBVM模式的转变规律分析

被引:6
作者
龙尧
胡南
庞超
何姗
机构
[1] 广东湛江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标记物; HBVM模式; 随访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2.62 [];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者血清标记物 (HBVM)模式的转变规律。方法 对 2 372例无症状HBV携带者进行了 2~ 11年 (平均 4 14年 )血清HBVM模式的随访 ,随访期内不用任何抗病毒药。结果 最初HBVM模式为HBsAg、HBeAg、抗 HBc均阳性 (简称“大三阳”)和HBsAg、抗 HBe、抗 HBc均阳性 (简称“小三阳”)者 ,随访终点时分别有 6 2 1%和 6 7 4%保持原模式不变 ;而最初模式为“大二阳”(HBsAg、HBeAg均阳性 )、“小二阳”(HBsAg、抗 HBc均阳性 )、“单抗 HBc阳性”(单项抗 HBc阳性 ,其余 4项均阴性 )、“单HBsAg阳性”(HBsAg阳性 ,其余 4项均阴性 )者 ,随访终点时保持原模式不变的比率较低 (分别为 39 3%、32 4%、8 7%、5 6 % )。小三阳或小二阳者随访期间仍可出现病毒复制 (HBeAg阳转 )。HBsAg、HBeAg平均每年阴转率分别为 1 16 %、7 1% ,抗 HBs、抗 HBe平均每年阳转率分别为 0 6 3%、4 8% ;HBeAg阴转率明显高于HBsAg阴转率 (P <0 0 1) ;抗 HBe阳转率明显高于抗 HBs阳转率 (P <0 0 1)。在随访期出现ALT升高者 46 8例 (19 7% ) ,其中 16 0例 (6 7% )表现为急性肝炎发作。结论 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长期随访中不同的血清HBVM模式可相互转换 ,并可出现肝炎活动。HBsAg自然阴转率和抗 HBs的自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HBV感染17348例血清标记物26种模式的剖析 [J].
胡南 ;
龙尧 ;
庞超 ;
何姗 .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1, (03) :183-184
[2]   儿童乙型肝炎的病情演变及病毒标志转归的随访研究 [J].
王清图 ;
丁守生 ;
张益荣 ;
王秋莲 .
肝脏, 2000, (03) :169-170
[3]   1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标志检测及5年随访分析 [J].
胡雪梅 ;
李超 ;
张孝琛 .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0, (02) :161-161
[4]   用不同方法检测11312例HBVM结果剖析 [J].
杨其明 ;
叶俊茂 .
宁波医学, 1999, (03) :20-21
[5]   儿童与成人HBVM血清学模式比较分析 [J].
熊亚星 .
兰州医学院学报, 1999, (01) :54-55
[6]   HBsAg、HBeAg和HBcAb三项阳性乙肝患儿的随访 [J].
李蕴冬 ;
陈凤香 ;
张丽华 .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1999, (01) :24-25
[7]   乙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HBVM携带者血清HBV-DNA与HBVM模式相关性研究 [J].
管立学 ;
邓文奇 ;
高丽 ;
高颖 ;
王瑞丽 ;
郑配华 .
潍坊医学院学报, 1998, (04) :35-37
[8]   血清HBVM的表现模式及其临床意义 [J].
苏作锦,严敬杰,汤春园 .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1996, (01) :67-69
[9]   43例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10年随访观察 [J].
高旭东 .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1995, (06)
[10]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突变株的研究进展[J]. 龙尧,戴世忠.中华传染病杂志. 1993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