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生计的失地农民补偿模式探讨

被引:3
作者
郭玲霞 [1 ,2 ]
机构
[1] 毕节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2] 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
关键词
可持续生计; 失地农民; 补偿模式;
D O 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4.11.061
中图分类号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F323.89 [农村社会保障、福利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120404 ;
摘要
对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框架进行分析,并在该框架下结合失地农民的生计能力将失地农民分为8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失地农民的生计产出及响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失地农民,提出了其实现可持续生计的路径。应积极探索失地农民权益的保护对策,逐步构建"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实现土地征收与劳动力安置、社会失业和养老保险制度同步进行。针对人力资本缺失的农民,应增加人力资本投资;针对物质缺失的农民,应给他们创造就业和创业机会;考虑到金融资本缺失的农民较多,故应增设金融机构网点,创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此外,补偿方式应多样化,如为失地农民提供失地保险,土地补偿标准要接近周边土地的市场价格等。
引用
收藏
页码:2691 / 269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2]   社会资本再生产:社会网中的关系变迁 [J].
王彪 .
江汉论坛, 2012, (09) :141-144
[3]   武汉“1+8”城市圈农村金融深化研究 [J].
周毓萍 ;
陈中飞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02) :85-89
[4]   困局与突围:我国农户金融供需现状及政策建议——基于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抽样调查的分析 [J].
项继权 ;
操家齐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41 (04) :134-143
[6]   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研究——基于家庭结构视角的可持续生计分析 [J].
李树茁 ;
梁义成 ;
MARCUS WFELDMAN ;
GRETCHEN CDAILY .
公共管理学报, 2010, 7 (02) :1-10+122
[7]   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理论模型研究 [J].
黄建伟 ;
刘典文 ;
喻洁 .
农村经济 , 2009, (10) :104-107
[8]   对中国城中村发展问题的再思考——基于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角度 [J].
成得礼 .
城市发展研究, 2008, (03) :68-79
[9]   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J].
李建中 ;
王慧 ;
王民 .
中国统计, 2007, (07) :27-28
[10]   解释贫困的多样化视角浅探 [J].
陈立中 ;
张建华 .
改革与战略, 2006, (07) :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