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夏季大气颗粒物中有机污染源的生物标志物示踪

被引:8
作者
袁杨森 [1 ]
刘大锰 [1 ]
车瑞俊 [1 ]
董雪玲 [1 ]
张林炎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生物标志物; 稳定碳同位素; 示踪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为了分析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中有机质的污染水平及其来源,对2005年夏季北京市PM10和PM2.5中有机物的浓度、族组成及其饱和烃组分的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运用分子地球化学参数对污染源进行了示踪研究;同时分析了正构烷烃单分子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夏季北京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物质量浓度较高,各个采样点的饱和烃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高等植物等现代生物和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物2种来源的影响;藿烷的分布表明其受汽油燃烧产物的影响比较大,而甾烷的分布表明燃煤和发动机润滑油的排放对它的影响大致相当;低碳数部分正构烷烃δ13C值呈现出清洁区<交通干道区<商业区<工业区这一趋势,表现出各个功能区所受到的污染源影响的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601 / 61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北京市秋季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研究 [J].
袁杨森 ;
刘大锰 ;
车瑞俊 ;
董雪玲 .
生态环境, 2007, (01) :18-25
[2]   北京城市化进程与热岛强度关系的研究 [J].
林学椿 ;
于淑秋 ;
唐国利 .
自然科学进展, 2005, (07) :882-886
[3]   北京市西北城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饱和烃的分布特征 [J].
贺桃娥 ;
邵龙义 ;
李红 ;
赵厚银 ;
方家虎 ;
罗文林 .
古地理学报, 2004, (04) :485-492
[4]   北京地区大气颗粒物中正构烷烃的粒径分布及污染源示踪研究 [J].
周家斌 ;
王铁冠 ;
黄云碧 ;
毛婷 ;
钟宁宁 ;
张逸 ;
张晓山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5) :121-125+130
[5]   首钢焦化厂环境中多环芳烃分布赋存特征研究 [J].
刘大锰 ;
王玮 ;
李运勇 .
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4) :746-749
[6]   北京首钢地区大气颗粒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初步研究 [J].
刘大锰 ;
李运勇 ;
蒋佰坤 ;
王轲 .
地球科学, 2003, (03) :327-332
[7]   北京市区大气污染的时空特征 [J].
于淑秋 ;
林学椿 ;
徐祥德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2, (S1) :92-99
[8]   北京地区PM10污染的气象特征 [J].
王淑英 ;
张小玲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S1) :177-184
[9]   珠江三角洲气溶胶中正构烷烃分布规律、来源及其时空变化 [J].
成玉 ;
盛国英 ;
闵育顺 ;
邵波 ;
潘相敏 ;
陈立民 ;
傅家谟 .
环境科学学报, 1999, (01) :98-102
[10]   利用正构烷烃单分子碳同位素组成对兰州大气污染源的探讨 [J].
彭林 ;
沈平 ;
文启彬 .
沉积学报, 1998, (04) :15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