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研究的符号学观照

被引:19
作者
王铭玉
机构
[1]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2] 天津外国语大学
关键词
符号学; 语言文化研究; 对话关系; 符号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0 [语言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0501 ; 050102 ;
摘要
以符号学的观点观照,一切人类的文化现象和精神活动都是在运用符号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各种成果及人类存在的意义。语言文化研究与符号学密不可分,二者的接缘和碰撞是一种趋势,以文本研究为基础,以信息的传递过程为关注点,以两个模式化体系的同构性特征为参照,以广泛的对话为立场,以符号域的动态平衡观为依托,寻求符号学切入语言文化研究的契合点,进而从符号学的角度探索语言文化研究,必然会使语言文化研究获得理论支撑和视域拓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57 / 169+223 +223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符号学的认识论转向——从自然和文化世界中的记号到学术话语的语义学制度 [J].
李幼蒸 .
国外社会科学, 2007, (02) :33-40
[2]   巴赫金“对话”理论中国化的启示 [J].
刘坤媛 .
社会科学战线, 2006, (04) :109-111
[3]   语用信息论与语言信息传播文化形态 [J].
吕公礼 .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2, (04) :6-12
[4]   巴赫金对话理论的现代意义 [J].
李衍柱 .
文史哲, 2001, (02) :51-56
[5]   对话:理论精神与操作原则──巴赫金对比较诗学研究的启示 [J].
蒋述卓 ;
李凤亮 .
文学评论, 2000, (01) :128-134
[6]   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 [J].
夏忠宪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 (05) :74-82
[7]  
融通之旅[M].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白春仁, 2007
[8]  
文化符号域理论研究[M]. 武汉大学出版社 , 郑文东, 2007
[9]  
语言文化学论纲[M].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赵爱国, 2006
[10]  
文化理论关键词[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英)丹尼·卡瓦拉罗(DaniCavallaro)著,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