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人工回灌过程中多孔介质悬浮物堵塞实验

被引:22
作者
路莹 [1 ]
杜新强 [1 ]
迟宝明 [1 ,2 ]
杨悦锁 [1 ,3 ]
李胜涛 [4 ]
王子佳 [1 ]
机构
[1]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 防灾科技学院
[3] 卡迪夫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4]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基金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关键词
地下水; 人工回灌; 悬浮物; 堵塞; 多孔介质;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11.02.034
中图分类号
P641.25 [地下水回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地下水人工回灌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常因其回灌过程中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产生的入渗介质堵塞现象而受到严重制约。针对堵塞现象中最常见且最主要的悬浮物堵塞问题,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通过将悬浊水连续注入均质的石英砂柱中,来刻画多孔介质中悬浮物堵塞的现象及发生的过程,并分析其发展规律,同时量化计算了堵塞速率。实验结果表明:回灌15h左右表层介质渗透系数开始降低,即堵塞在表层开始发生,并随时间增加不断向深部发展;连续回灌100h后表层渗透系数趋于稳定,进入介质内部悬浮物的量减少,内部堵塞发展也趋于稳定,此时堵塞主要在入渗深度10cm左右的范围内。计算不同堵塞层的堵塞速率λ:表层0~1cm的λ最大,为0.038 3h-1,λ随入渗深度增加而减小。对于介质整体的渗透性而言,其降低明显滞后于表层介质,但随时间发展主要受堵塞层的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448 / 45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