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能源开发区气候变化的人文驱动力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

被引:7
作者
刘晓琼 [1 ]
刘彦随 [2 ]
李同昇 [1 ]
于正松 [1 ]
机构
[1]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高强度能源开发; 气候变化; 榆林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榆林市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是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和能源战略西移的核心区。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扰动等的强烈影响,榆林市气候变化中增温少雨现象较明显,加剧了区域水资源瓶颈的制约和脆弱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增加了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非稳性和敏感性,进而危及到区域能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采用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利用区域气象资料、能源开发系列数据,深入分析了1986年前后榆林市气候变化的人文驱动力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并基于研究结果和地方实际,提出了适应和减缓气候暖干化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水资源优化配置等应对策略。研究结果可为榆林市及同类地区的优化发展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59 / 16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大气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J].
张润森 ;
濮励杰 ;
刘振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3, 32 (04) :123-128
[2]   我国东中西部碳排放量影响因素面板数据研究 [J].
宋帮英 ;
苏方林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 30 (01) :19-24
[3]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J].
刘彦随 ;
刘玉 ;
郭丽英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18 (04) :905-910
[4]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CO2减排效果分析——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J].
刘红光 ;
刘卫东 ;
唐志鹏 ;
范晓梅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 29 (03) :129-135
[5]   黄土塬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 [J].
李志 ;
刘文兆 ;
郑粉莉 ;
胡宏昌 .
生态学报, 2010, 30 (09) :2379-2386
[6]   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及其生态响应——以榆林市为例 [J].
文琦 ;
刘彦随 ;
王建兴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 29 (02) :104-109
[7]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北京地区温度变化的可能影响 [J].
秦利 ;
周鑫 .
科学通报, 2010, 55 (06) :522-525
[8]   气候变化研究中若干不确定性的认识问题 [J].
葛全胜 ;
王绍武 ;
方修琦 .
地理研究, 2010, 29 (02) :191-203
[9]   全球气候变化的几个关键问题辨析 [J].
陈泮勤 ;
程邦波 ;
王芳 ;
曲建升 .
地球科学进展, 2010, 25 (01) :69-75
[10]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 [J].
信忠保 ;
许炯心 ;
郑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11) :1504-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