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作物、经济与社会:东埔社布农人的例子
被引:11
作者
:
黄应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台湾“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
黄应贵
机构
:
[1]
中国台湾“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
来源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年
/ 06期
关键词
:
作物;
经济;
社会;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C912.4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
学科分类号
:
030303 ;
摘要
:
台湾岛上东埔社布农人的主要作物,从20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由小米、水稻、番茄到茶的转变,不但具体呈现出其不同时代的社会性质,以及当地布农人如何在外在的历史客观条件中,经由原有hanido信仰与人观来理解、转变,乃至创造有关新作物的活动及其文化意义。更重要的是透过以作物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使我们得以超越传统与现代、前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礼物经济与商品经济、为使用而生产与为交换而生产等二元对立观念的探讨之限制,而能进一步呈现出“经济与宗教的区隔和经济的独立自主性”如何浮现,以及“纯粹布农人社会如何消失”也调节了物质论与象征论之间的冲突。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8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Introduction: Money and the morality of exchange .2 Bloch,M.,Parry,J.,Bloch,M.,Parry,J. Money and the Morality of Exchange . 1989
←
1
→
共 1 条
[1]
Introduction: Money and the morality of exchange .2 Bloch,M.,Parry,J.,Bloch,M.,Parry,J. Money and the Morality of Exchange . 1989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