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脱硫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23
作者
王小燕
张永奎
梁斌
机构
[1]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2]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成都
关键词
烟气脱硫; 微生物法; 氧化亚铁硫杆菌;
D O I
10.13227/j.hjkx.2003.05.008
中图分类号
X701.3 [脱硫与固硫];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通过对比酸性水溶液、含Fe3 +的酸性水溶液及细菌菌液脱除SO2 的效果 ,研究了Fe3 +浓度、pH值和通气时间变化对脱硫率的影响 .实验表明 :酸性水溶液中SO2 的吸收仅为物理吸收 ;Fe3 +能催化氧化SO2 ,这种催化氧化效果随着Fe3 +浓度的升高、pH值的增大而变得明显 (pH值 2 0、Fe3 +1 5 g/L时 ,通气时间近 1 70min ,脱硫率仍高达 90 % ) ;细菌菌液脱硫的效果同样受Fe3 +浓度、pH值的影响 ;氧化亚铁硫杆菌不仅具有氧化Fe2 +的能力 ,还具有氧化S(Ⅳ )的能力 ,在Fe3 +浓度 1 5g/L ,pH值 1 5时效果最为明显 .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过程铁的行为 [J].
邱冠周 ;
柳建设 ;
王淀佐 ;
徐竞 .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1998, (03) :25-27
[2]   中国燃煤锅炉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前景 [J].
杨春平 ;
曾光明 ;
利光裕 ;
钟袁元 ;
冯万能 .
环境科学进展, 1997, (05) :47-51
[3]   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J].
冯玲 ;
杨景玲 ;
蔡树中 .
环境工程, 1997, (02) :19-24
[4]   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细菌学描述 [J].
胡岳华,康自珍 .
湿法冶金, 1996, (04) :36-40
[5]   中、日、美三国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J].
沈迪新 ;
杨晓葵 .
环境科学进展, 1993, (03) :12-25
[6]  
Removal of SO 2 with oxygen in the presence of Fe(III)[J] . Eung Ha Cho.Metallurgical Transactions B . 198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