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悲悯:奥斯维辛之后不写诗是野蛮的——拙著《生命美学论稿》序言

被引:5
作者
潘知常
机构
[1] 南京大学新闻系江苏南京
关键词
人之为人; 审美之为审美; 美学之为美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I106.2 [诗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人之为人、审美之为审美、美学之为美学曾经是一个美丽的神话。在20世纪,这个神话已经破灭,并开始了人性自觉、审美自觉与美学自觉。这意味着美学的生命论的转向。美学开始了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注,并且从对于主客关系的关注转向了对于超主客关系的关注,从知识论的美学转向了智慧型的美学。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西方哲学的危机.[M].(俄)Вл.索洛维约夫(Вл.Соловьев)著;李树柏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2]  
中国美学精神.[M].潘知常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
[3]  
否定的辩证法.[M].(德)阿多尔诺(Adorno;TheodorW.)著;张峰译;.重庆出版社.1993,
[4]  
悲剧的哲学.[M].(俄)舍斯托夫著;张杰译;.漓江出版社.1992,
[5]  
众妙之门.[M].潘知常 著.黄河文艺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