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实践论美学”综论

被引:17
作者
王元骧 [1 ,2 ]
机构
[1] 杭州师范大学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研究中心
[2] 浙江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实践论美学; 后实践论美学; 审美关系; 哲学美学; 经验美学;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11.09.014
中图分类号
B83-06 [美学流派及其研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实践论美学"作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讨论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主要贡献是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视美为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自然与人的一种关系属性,从而突破了传统的客观论美学和主观论美学的思想局限,为美学研究找到了一个科学的理论根基。新时期以来所出现的"后实践论美学"的各种理论主张,不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的理论对于美学研究的指导意义,就是试图对之进行改造,来否定美的客观性、社会性,并借此来否定美的哲学,进而把美学归结为只是一个审美经验论和审美心理学的问题。就观念和方法来看,这都不是对美学研究的推进,而是向传统主观论美学的回归。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M].朱立元; 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
[2]  
生命美学论稿.[M].潘知常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3]  
黄与蓝的交响.[M].邓晓芒;易中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4]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M].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商务印书馆.1999,
[5]  
生存与超越.[M].杨春时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6]  
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M].(德)威廉·冯特(WilhelmWundt)著;李维;沈烈敏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7]  
狄德罗哲学选集.[M].[法]狄德罗(Diderot) 著;江天骥等 译.商务印书馆.1983,
[8]  
美学论集.[M].李泽厚 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 著;刘丕坤 译.人民出版社.1979,
[10]  
美学三讲.[M].(英)鲍山葵(B.Bosanquet)著;周煦良译;.上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