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湿地人为干扰度时空动态及景观响应——以大洋河口为例

被引:67
作者
孙永光 [1 ]
赵冬至 [1 ]
吴涛 [2 ]
卫宝泉 [1 ]
高树刚 [1 ]
李媛 [1 ]
曹芳芳 [1 ]
机构
[1]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2]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环境学院
关键词
大洋河口; 人为干扰度; 时空动态; 景观格局指数; 响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0.3 [环境影响评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大洋河河口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958年、1970年、1984年航摄影像(空间分辨率:2.0 m)和2008年SPOT5影像(空间分辨率:5.0 m)作为数据源,借助人为干扰度指数(HI)、景观格局分析、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大洋河河口湿地人为干扰度时空动态分异及景观格局指数的响应机制。结论:1)全干扰类型面积从1958年的4.16 km2上升至9.16 km2;半干扰类型从115.82 km2上升至180.57 km2;而无干扰类型面积从1958年的291.23 km2下降至221.13 km2,人为干扰度在不同历史时期呈非均质化变化,人类活动干扰中心逐渐由陆向海过度;围海养殖是人类干扰度变化的主控景观因子;2)在时间上,人类干扰过程(全干扰、半干扰)会导致斑块数量(NP)、边缘密度指数(ED)、平均形状指数(MSI)和面积加权的平均斑块分形指数(AWMPFD)总体在1958年—2008年间呈下降趋势;3)空间上,人为干扰度指数与景观格局指数空间分布相关性大小依次为:斑块数量(NP)>边缘密度指数(ED)>面积加权的平均斑块分形指数(AWMPFD),呈正相关,平均形状指数(MSI)与人为干扰度相关性不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3645 / 365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人类活动是导致生物均质化的主要因素 [J].
陈国奇 ;
强胜 .
生态学报, 2011, 31 (14) :4107-4116
[2]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大洋河河口湿地景观格局变化[J]. 吴涛,赵冬至,张丰收,卫宝泉.应用生态学报. 2011(07)
[3]   景观格局的人类干扰强度定量分析与生态功能区优化初探——以福建省闽清县为例 [J].
梁发超 ;
刘黎明 .
资源科学, 2011, 33 (06) :1138-1144
[4]   人类活动对滦河口湿地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J].
时玉涛 ;
温海燕 ;
乔光建 .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1, 9 (03) :124-128
[5]  
人类干扰对闽江河口湿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J]. 王维奇,曾从盛,钟春棋,仝川.环境科学. 2010(10)
[6]   江苏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J].
王玉 ;
贾晓波 ;
张文广 ;
方淑波 ;
姚懿函 ;
安树青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S1) (S1) :7-12
[7]   基于景观空间指标与移动窗口的济南城市空间格局变化 [J].
张琳琳 ;
孔繁花 ;
尹海伟 ;
孙振如 ;
庄艳美 ;
居为民 .
生态学杂志, 2010, 29 (08) :1591-1598
[8]  
双台河口湿地景观及生态干扰度的动态变化[J]. 陈爱莲,朱博勤,陈利顶,吴艳华,孙然好.应用生态学报. 2010(05)
[9]   人类干扰与海河流域水环境衰退 [J].
罗新正 ;
郭献军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 (05) :14-18
[10]   森林干扰生态研究 [J].
朱教君 ;
刘足根 ;
不详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4, (10) :1703-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