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利率政策调控效果的实证检验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1
作者
姚立中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天津
关键词
利率; 流动性陷阱; 金融资产; 存贷款;
D O I
10.19559/j.cnki.12-1387.2004.02.003
中图分类号
F8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我国连续降低利率的政策对分流储蓄、刺激需求的作用并不明显,主要由于我国居民收入增长预期不稳定,支出预期较大,可供选择的金融资产比较单一,消费升级遇到障碍,存在偏高的储蓄倾向;贷款主要流向国有企业,银行对国有企业的约束软化,国企负债倾向高企,但银行内部制约加强,贷款责任加大,二者平衡的结果决定了贷款规模。降息刺激投资的作用难以发挥,其作用机制与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完全不同。建议加大存贷利差,创新金融产品,改善信用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实际利率水平与中国经济增长 [J].
沈坤荣 ;
汪建 .
金融研究, 2000, (08) :25-34
[2]  
公司理财[M].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美)斯蒂芬·A.罗斯(StephenA.Ross)等著, 2000
[3]  
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张维迎著, 1999
[4]  
西方货币银行学[M]. 中国金融出版社 , 李崇淮等主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