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重构:诉讼时效制度价值的理论阐释

被引:14
作者
杨巍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诉讼时效; 制度价值; 三目的说; 反思; 重构;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12.05.011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诉讼时效制度价值是该制度存在于民法体系中的理论依据。现有通说"三目的说"系源自日、台旧说,该说存在诸多理论缺陷,且脱离我国当前社会现实,无助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诉讼时效制度的基本价值是合理配置有限的司法资源、确立公权力对私权利提供救济的界限、平衡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基于法制发展程度、权利保护现状等现实因素,我国现阶段诉讼时效制度应兼顾权利人、义务人双方利益大致平衡的前提下,将保护权利人作为首要价值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民法的经济分析[M]. 法律出版社 , (德) 斯卡夫, 2009
[2]  
乡土中国[M]. 人民出版社 , 费孝通, 2008
[3]  
判例形成的日本新侵权行为法[M]. 法律出版社 , (日) 圆谷峻, 2008
[4]  
重点讲义民事诉讼法[M]. 法律出版社 , (日) 高桥宏志, 2007
[5]  
私法的基础[M]. 法律出版社 , (美) 戈德雷, 2007
[6]  
法理学[M]. 法律出版社 , (美) 庞德, 2007
[7]  
法哲学[M]. 法律出版社 , (德)G.拉德布鲁赫(GustavRadbruch)著, 2005
[8]  
法理学[M]. 法律出版社 , (德)魏德士(BerndRuthers)著, 2005
[9]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M]. 法律出版社 , 张晋藩著, 2005
[10]  
民法总则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王利明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