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地下水中石油烃污染研究的物理模型

被引:2
作者
陈余道
蒋亚萍
黄宗万
程亚平
机构
[1] 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2] 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广西桂林
关键词
地下水; 石油烃; 污染; 物理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3.02 [];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石油烃污染地下水已经是一个普遍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运用砂卵石、中粗砂、细砂、粉砂与粘土等在实验室内,按照自然界沉积物层序制作了一个含水层物理模型,具有给水、排水、监测、抽提、淋滤与注入等功能,开展石油烃污染地下水的研究.模型给水与排水实验分别表明:含水层动态存储水量约1 3m3;含水层平均孔隙度为0 1463和0 1459,其中主要含水层中粗砂层,厚度约40cm,给水度为0 20-0 22.实验初期含水介质的盐分溶滤对模型水化学成分具有显著影响,含水层中硫酸盐、硝酸盐浓度及电导率呈增高趋势,而溶解氧呈下降趋势.在向含水层注入汽油后,连续监测表明含水层中石油烃溶解组分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总浓度呈下降趋势,同时溶解氧低值检出,硝酸盐浓度逐步降低,而硫酸盐上升到一定浓度后基本稳定.模型含水层处于兼氧状态,这为继续研究内在生物反硝化降解石油烃的机理和增强生物降解作用的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场地.
引用
收藏
页码:492 / 49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反硝化条件下苯生物降解的微环境研究 [J].
李东艳 ;
钟佐燊 ;
孔惠 ;
刘菲 ;
王艳玲 .
地球科学, 2000, (05) :493-497
[2]   反硝化条件下微生物降解地下水中的苯和甲苯 [J].
吴玉成 ;
钟佐燊 ;
张建立 .
中国环境科学, 1999, (06) :505-509
[3]   地下水有机污染治理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 [J].
郭华明 ;
王焰新 .
地质科技情报, 1999, (02) :70-73
[4]   加强反硝化条件下地下水中常见有机污染物苯和甲苯微生物降解研究 [J].
吴玉成 ;
陈亮 .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1999, (01) :49-52+60
[5]   淄博市乙烯厂区包气带中石油物质的分布特征及归宿 [J].
陈余道 ;
朱学愚 ;
刘建立 ;
徐绍辉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3) :120-124
[6]   淄博市大武水源地地下水中苯的归宿与治理建议 [J].
陈余道 ;
朱学愚 ;
刘建立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8, (01) :81-85
[7]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周群英, 2000
[8]   Transformations and hydraulic captures of petrochemical contaminants in a karst-fractured aquifer [J].
Chen, YD ;
Zhu, XY ;
Zhu, XS ;
Jiang, YP ;
Xie, QL .
ENVIRONMENTAL GEOLOGY, 2000, 39 (11) :1304-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