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非均质边水驱油藏来水方向诊断和调整

被引:27
作者
常学军
郝建明
郑家朋
熊伟
高树生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
[2] 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4]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北京
[5] 河北唐山
[6] 河北廊坊
关键词
边水驱动; 物理模型; 井网; 储层非均质性; 示踪剂; 调剖试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11 [油气层物理];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冀东油田 12 # 油层是高 10 4 5区块的主力小层 ,属于河流相沉积 ,平面非均质性强 ,边水能量活跃 ,是该小层的驱动动力。对该层位渗透率等值图进行了分析 ,抽象出一个实验物理模型。该模型在形状和渗透率分布上基本与地质模型相似 ,并以充分接触的水线模拟边水 ,符合地质原型边水驱油实际情况。在两种井网模式下模拟了边水侵入后前缘突进规律。结果表明 ,渗透率是控制边水侵入的主要因素 ,边水侵入后沿主河道推进速度最快。井网部署方式与储层非均质性有一定的适应性 ,合理的井位能抑制边水突进。示踪剂监测解释结果表明 ,在主河道西部 ,边水自西北向东侵入 ;主河道东部边水自东北向西南入侵 ,与主河道砂体展布方向一致。实验模拟结果与示踪剂监测结果吻合。根据研究结果在现场实施边水调剖措施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1+66 +6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对水驱油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J].
邓瑞健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2, (04) :16-19+83
[2]   交联聚合物封堵平面非均质油藏物理模拟 [J].
王家禄 ;
沈平平 ;
李振泉 ;
刘玉章 ;
江如意 .
石油学报, 2002, (03) :60-64+4
[3]   弱凝胶对油水相对渗透率的影响 [J].
朱怀江 ;
刘玉章 ;
绳德强 ;
胡频 .
石油学报, 2002, (03) :69-72+3
[4]   多种示踪剂井间分析技术 [J].
姜瑞忠 ;
姜汉桥 ;
杨双虎 .
石油学报, 1996, (03) :85-91
[5]  
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在油藏非均质性描述中的应用[J]. 陈月明,姜汉桥,李淑霞.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S1)
[6]  
油田非均质对策论[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陈永生著,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