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隐含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

被引:5
作者
戴小文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西部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低碳城市; 碳排放; 隐含碳排放; Kaya恒等式; LMDI指数分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02 [污染分析与测定];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针对工业生产过程以及居民生活过程的隐含碳排放问题,通过对中国改革开放后历次编制的投入产出表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各区间年度中国整体隐含碳排放量,并基于Kaya恒等式和LMDI指数分解法将中国隐含碳排放分解为两个层次8个因素,认为生产方式进步因素和生活方式进步因素是造成中国隐含碳排放变动最为重要的两个驱动因素。建议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应该对隐含碳排放的问题施予关注,采取更加完整的视角来看待碳排放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基于隐含碳排放的碳减排目标研究 [J].
张增凯 ;
郭菊娥 ;
安尼瓦尔·阿木提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12) :15-21
[2]   基于ARE模型推导中国2010年投入产出表 [J].
胡兆光 ;
段炜 ;
肖潇 ;
田建伟 .
能源技术经济, 2011, 23 (11) :8-14
[3]   中国居民消费隐含的碳排放量变化的驱动因素 [J].
姚亮 ;
刘晶茹 ;
王如松 .
生态学报, 2011, 31 (19) :5632-5637
[5]  
The carbon content of Japan–US trade[J] . Frank Ackerman,Masanobu Ishikawa,Mikio Suga.Energy Policy . 2007 (9)
[6]   Scenario study for a regional low-carbon society [J].
Gomi, Kei ;
Shimada, Koji ;
Matsuoka, Yuzuru ;
Naito, Masaaki .
SUSTAINABILITY SCIENCE, 2007, 2 (01) :121-131
[7]  
Primary energy and greenhouse gases embodied in Australian final consumption: an input–output analysis[J] . Manfred Lenzen.Energy Policy . 1998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