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基于小波变换和数学形态法的车牌定位方法研究
被引:16
作者
:
郭航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郭航宇
[
1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景晓军
[
1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尚勇
[
2
]
机构
:
[1]
北京邮电大学
[2]
北京大学
来源
: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
2010年
/ 20卷
/ 05期
关键词
:
车牌定位;
小波变换;
水平投影;
垂直投影;
形态学;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TP391.41 [];
学科分类号
:
080203 ;
摘要
:
随着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车牌识别系统已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来说,车牌识别系统分为车牌定位、字符分割和字符识别三个部分。车牌定位作为字符切分和字符识别的前提,在车牌识别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域和数学形态法相结合的定位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变换后垂直细节图像的水平投影进行行定位,然后再对候选区域进行垂直投影,结合车牌自身的特点去除伪车牌区域,最后结合数学形态学知识实现车牌的精确定位。实验证明,该方法在背景较为复杂或存在干扰的情况下具有很好的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车牌精定位算法的研究
马永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西南昌工程学院
江西南昌工程学院
马永力
夏秋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北武汉工业学院
江西南昌工程学院
夏秋华
[J].
微计算机信息,
2008,
(01)
: 227
-
228+194
[2]
基于小波变换和行扫描的车牌定位方法
侯培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侯培国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静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明
[J].
系统仿真学报,
2006,
(S2)
: 811
-
813
[3]
一种基于小波的快速车牌定位算法研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海燕
王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岛科技大学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
王丽
张建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岛科技大学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
张建军
[J].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06,
(01)
: 63
-
64
[4]
一种基于形状和纹理特征的车牌定位方法
杨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
杨俊
戚飞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
戚飞虎
[J].
计算机工程,
2006,
(02)
: 170
-
171+202
[5]
运动模糊车牌图像恢复、定位与校正的研究.[D].杨大力.上海交通大学.2008, 06
←
1
→
共 5 条
[1]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车牌精定位算法的研究
马永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西南昌工程学院
江西南昌工程学院
马永力
夏秋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北武汉工业学院
江西南昌工程学院
夏秋华
[J].
微计算机信息,
2008,
(01)
: 227
-
228+194
[2]
基于小波变换和行扫描的车牌定位方法
侯培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侯培国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静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明
[J].
系统仿真学报,
2006,
(S2)
: 811
-
813
[3]
一种基于小波的快速车牌定位算法研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海燕
王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岛科技大学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
王丽
张建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岛科技大学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
张建军
[J].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06,
(01)
: 63
-
64
[4]
一种基于形状和纹理特征的车牌定位方法
杨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
杨俊
戚飞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
戚飞虎
[J].
计算机工程,
2006,
(02)
: 170
-
171+202
[5]
运动模糊车牌图像恢复、定位与校正的研究.[D].杨大力.上海交通大学.2008, 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