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赛前有氧能力特征综合检测分析

被引:11
作者
孙建华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关键词
女子; 排球; 运动员; 有氧能力;
D O I
10.16470/j.csst.2012.01.015
中图分类号
G842 [排球];
学科分类号
04 ; 0403 ;
摘要
研究表明:有氧能力是排球运动员能量供能的基础,是决定排球比赛胜负的关键所在。因此,对于排球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测试与评价对于指导运动员的训练、安排训练计划十分重要,为了全面了解我国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赛前有氧能力状况,对即将参加2010—2011赛季全国排球联赛的64名优秀排球运动员赛前通过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气体代谢指标、各阶段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总结。结果显示:我国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整体有氧能力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一定差距。随着排球运动水平、运动等级、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VO2max也相应表现为较高的水平。通过递增负荷运动中HR、BLA、Pmax、无氧阈功率、无氧乳酸阈的动态变化规律,显示我国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在有氧、无氧代谢能力、心肺功能、速度耐力和耐乳酸能力存在位置特征,大致表现为副攻>二传>主攻>接应>自由人,提示我国女子排球运动员训练应根据场上不同位置有氧、无氧代谢能力特征的基本要求来制定合理的发展本专项所需要的生物能量能力的训练计划,从而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6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比赛负荷及专项身体素质的位置特征研究 [J].
张兴林 .
中国体育科技, 2010, (04) :20-42+59
[2]   我国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前后有氧能力的评价 [J].
苏浩 ;
曹建民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2010, (01) :51-54
[3]   皮划艇运动员有氧能力测试与评定方法综述 [J].
符永超 .
湖北体育科技, 2008, (05) :616-617+615
[4]   乳酸的产生原因与运动能力 [J].
齐敦禹 .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07, (05) :63-65
[5]   运动与血乳酸 [J].
梁锡华 .
湖北体育科技, 2002, (04) :416-418
[6]   排球运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探讨 [J].
周红律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0, (06) :91-92
[7]   浅析排球运动的能量供应特点 [J].
陈晋云 ;
李玉瑜 .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3) :99-102
[8]   运动心肺功能的主要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J].
潘棱 ;
何彤榕 ;
俞玲 ;
胡锡衷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97, (04) :297-299
[9]   中国女排副攻手参与扣、拦时外部负荷结构 [J].
李学淞 ;
祁淑云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997, (02) :88-91
[10]   试析高校排球运动中的生物化学基本特征 [J].
李征 .
体育科技, 1997, (Z1) :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