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智库的功能定位及其体制性供给路径——基于广东省内5所一本重点大学25个校级以上人文社科基地实证调查的分析

被引:15
作者
张玉
李小龙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大学智库; 修辞框架; 共同范式; 供给机制;
D O I
10.16064/j.cnki.cn34-1003/g0.2015.06.011
中图分类号
C932 [咨询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视角的价值中立性和研究结论的公共性,决定了大学智库对政府的政策行为具有工具性的运用功能、符号性的传递功能和概念性的启迪功能。通过抽样访谈和问卷调研地处广州市区5所一本重点大学25个校级以上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功能运行状况,发现其研究成果的政策转换率大大低于学术影响力。进一步分析作为供给者的大学智库与作为需求者的政府部门之间用以表述思想的修辞框架,发现高校智库提供的学术成果与政府所需的智库产品之间产生了供求落差,其原因在于:没有形成"政策科学家集团"所借以相互认同的共同范式,以及确保该范式得以传承的制度化供给机制。化解此类矛盾的根本路径在于通过制度创新,构建供求均衡的认知性沟通机制、"研用一致"的信任性吸纳机制及共识扩展的认同性传播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67+102 +10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社会科学研究在政策制定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J].
胡春艳 .
求索 , 2008, (05) :38-40
[2]   科学知识在公共政策领域中的运用:评斯洛伐克的吉卜赛族研究 [J].
罗伯特·克罗巴基 ;
卡塔琳娜·斯特拉普柯娃 ;
张大川 .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05, (01) :53-71+4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社会科学 [J].
D.贝尔 ;
范岱年 .
国外社会科学, 1981, (07) :11-17
[4]   关于国家能力理论的探讨 [J].
朴炳光 .
南京社会科学, 1998, (07) :41-46
[5]  
当代中国公共政策.[M].刘伯龙; 竺乾威; 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6]  
学术与政治.[M].(德) 韦伯;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  
科学革命的结构.[M].(美)托马斯·库恩(ThomasS.Kuhn)著;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8]  
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M].(美)罗伯特·K·默顿著;林聚任等译;.三联书店.2001,
[9]  
经济与社会.[M].(德)马克斯·韦伯(MaxWeber)著;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