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中国就业结构现代化的成就与问题
被引:5
作者
:
何道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何道峰
高筱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高筱苏
机构
: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
国家科委科技促进中心
来源
:
经济研究
|
1990年
/ 12期
关键词
:
就业;
多国模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
净产值;
资本存量;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国外经济学家们习惯用“就业结构”这个指标来衡量和比较国与国之间的现代化进程或发展水平。随着改革开放,我们也逐步发现,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如果就业结构不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尽管建了很多工厂、创造了不低的工业产值,但占全社会绝大多数的人口因滞留农业而仍然很难分享到增长带来的收益,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仍然难以提高。因此,我们无法回避增长过程中就业结构变化这个实质性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6+30 +30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各国的经济增长.[M].(美)库兹涅茨(Kuznets;S.)著;常勋等译;.商务印书馆.1985,
←
1
→
共 1 条
[1]
各国的经济增长.[M].(美)库兹涅茨(Kuznets;S.)著;常勋等译;.商务印书馆.1985,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