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饥荒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15
作者
范子英
机构
[1] 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饥荒; 食物获取权; 公共食堂;
D O I
10.13821/j.cnki.ceq.2010.03.001
中图分类号
K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030503 ; 060206 ;
摘要
本文指出《"大跃进"运动与中国1958—1961年饥荒:集权体制下的国家、集体与农民》和《从退堂权的失而复得看"大跃进"饥荒的成因和教训》两文中的几个问题,这些也是近年来研究中国大饥荒的文献中争论最多的问题:(1)森的饥荒理论框架同样适用于计划经济体制,饥荒的发生本质上是因为食物获取权的失败;(2)粮食征购率的解释在统计上可能存在问题,其解释能力可能被高估;(3)公共食堂机制可能更多反映了政策的激进程度,而公共食堂本身只是一个副产品;(4)将不同层面的解释融合在一起时可能各自混淆,集体提留与分配体制只是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而已。
引用
收藏
页码:1151 / 116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为何1959—1961年大饥荒终结于1962年 [J].
范子英 ;
孟令杰 ;
石慧 .
经济学(季刊), 2009, 8 (01) :289-306
[2]   经济作物、食物获取权与饥荒:对森的理论的检验 [J].
范子英 ;
孟令杰 .
经济学(季刊), 2007, (02) :487-512
[3]   对阿马蒂亚·森的饥荒理论的理解及验证:来自中国的数据 [J].
范子英 ;
孟令杰 .
经济研究, 2006, (08) :104-113
[4]   关于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华贷款的历史考察 [J].
沈志华 .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2, (03) :83-93
[5]   “三年自然灾害”备忘录 [J].
金辉 .
社会, 1993, (Z2) :15-24+5
[6]  
饥饿与公共行为[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印)让·德雷兹(JeanDreze), 2006
[7]  
贫困与饥荒[M]. 商务印书馆 , (印)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著, 2001
[8]  
中国的大饥荒[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美)凯恩(Kane, 1993
[9]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M].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薄一波著, 1993
[10]  
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M]. 山西经济出版社 , 陈吉元等主编,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