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儿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研究

被引:8
作者
马国民
徐淑梅
李圆慧
机构
[1] 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旅游生态足迹; 生态安全; 低碳旅游; 帽儿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 [社会与环境]; F592 [中国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120203 ;
摘要
根据帽儿山旅游发展实际,结合已有的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对2009年帽儿山旅游生态足迹及生态安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生态足迹结构中,餐饮生态足迹比重最大,其次是交通生态足迹及废弃物生态足迹,分别占总旅游生态足迹的58.65%、20.96%、13.07%;购物和游览生态足迹比重较低,分别是0.71%、0.29%。2)帽儿山的生态安全系数为1.0091,处于一般安全状态。随着低碳旅游观念的深入人心,帽儿山景区的开发必须注重低碳理念,建立低碳旅游景区,以降低旅游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压力,最大限度合理利用生态资源,确保旅游地生态安全以及帽儿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低碳旅游基本概念体系研究 [J].
侯文亮 ;
梁留科 ;
司冬歌 .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 (02) :86-89
[2]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的皖西天堂寨的实证研究 [J].
李传武 ;
赵咏梅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8, (05) :474-476
[3]   福州市旅游生态足迹动态 [J].
曹辉 ;
陈秋华 .
生态学报, 2007, (11) :4686-4695
[4]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西安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 [J].
王保利 ;
李永宏 .
生态学报, 2007, (11) :4777-4784
[5]   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分析 [J].
曹新向 .
经济地理, 2006, (06) :1062-1066
[6]   九寨沟旅游生态足迹与生态补偿分析 [J].
章锦河 ;
张捷 ;
梁玥琳 ;
李娜 ;
刘泽华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5) :735-744
[7]   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及黄山市实证分析 [J].
章锦河 ;
张捷 .
地理学报, 2004, (05) :763-771
[8]   旅游消费生态占用初探——以北京市海外入境旅游者为例 [J].
席建超 ;
葛全胜 ;
成升魁 ;
鲁春霞 .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2) :224-229
[9]   Sustainable tourism and the touristic ecological footprint [J].
Hunter C. .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2002, 4 (1) :7-20
[10]  
Footprints for Sustainability: The Next Steps[J] . Mathis Wackernagel,J. David Yount.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 20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