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抗氧化酶的影响

被引:12
作者
马骏
朱书秀
机构
[1] 湖北中医学院研究生处
[2] 湖北中医学院研究生处 湖北省武汉市
[3] 湖北省武汉市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电针; 黑质; 疾病模型,动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已有研究表明,氧化应激过度及自由基损伤是帕金森病发生机制中的关键环节,观察电针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抗氧化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11在湖北中医学院针灸实验室完成。选用40只Wistar大白鼠,将6-羟基多巴胺注入中脑右侧黑质造成单侧黑质损毁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采用电针对模型大鼠进行治疗,检测各组大鼠治疗前后旋转行为及黑质相关指标。结果:电针组大鼠旋转行为治疗前后分别为(10.44±1.01)r/min和(8.22±1.30)r/min,电针对其有一定改善作用(t=3.305,P<0.05);黑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在电针组为(13.22±1.56)U/mL,(304.76±48.00)NU/mL,(16.12±1.74)mg/mg蛋白,模型组为(9.64±2.47)U/mL,(223.20±55.42)NU/mL,(11.67±3.80)mg/mg蛋白,电针对其均不同程度升高(q=6.718,6.301,7.443,P<0.05)。结论:电针能部分改善帕金森病大鼠旋转行为,其机制可能在于减轻自由基的损伤。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1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帕金森病与自由基的生成和氧化的关系 [J].
王红梅 ;
罗德欣 ;
王志平 ;
孙丹军 .
中国临床康复, 2002, (03) :373-373
[2]   6-羟基多巴不同部位毁损大鼠帕金森氏病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J].
孙晋浩 ;
杨琳 ;
高英茂 ;
李振华 .
现代康复, 2001, (23) :49-50
[3]   针刺治疗震颤麻痹对患者血中LPO和SOD含量的影响 [J].
董晓彤 ;
王双昆 ;
任小群 ;
郁美娟 ;
杨金洪 ;
刘爱华 ;
刘家瑛 ;
陈桂平 ;
王友京 .
针刺研究, 2001, (01) :28-31
[4]   帕金森病患者血液抗氧化功能的变化及多巴制剂与VitE对其影响的研究 [J].
许继平 ;
李玉莲 ;
蔺新英 ;
孟虹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0, (01) :47-49
[5]   针灸治疗帕金森氏病概况 [J].
黄文燕 ;
吴焕淦 ;
不详 .
中国针灸 , 1998, (04) :60-63
[6]   针灸治疗帕金森氏病的概况 [J].
何崇 .
针灸临床杂志, 1997, (09) :52-54
[7]  
实验针灸学[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李忠仁主编,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