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及地市级危险性区划研究

被引:10
作者
张立海
张业成
刘向东
机构
[1]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关键词
地震; 次生地质灾害; 分布特征; 危险性区划;
D O I
10.13409/j.cnki.jdpme.2009.03.003
中图分类号
P694 [灾害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指由地震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滑坡,其次为塌陷、地裂缝、砂土液化等。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增强了地震的破坏效应,加剧了地震灾害的损失程度,给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造成很大困难。一般震级大于5级、烈度超过6度的地震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震级和烈度越高,次生地质灾害越严重。本文根据中国历史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及发生条件,以地(市、区、盟)为单元,进行了危险性评价:高度和中度危险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的陕甘宁川渝滇藏地区,形成一个大致北北东向的高危险带,其余大部分地区为轻度危险区。
引用
收藏
页码:356 / 360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