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裁量应介入非理性因素的考量

被引:4
作者
赵微 [1 ]
牟永和 [2 ]
机构
[1]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
[2] 山东省胶州市人民检察院
关键词
非理性因素; 激情犯罪; 死刑裁量;
D O I
10.16092/j.cnki.1001-618x.2010.01.019
中图分类号
D924.12 [刑罚的种类];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死刑"无论从立法层面还是司法层面都已成为世界性的话题,其中最热门的当属死刑的存废问题,而对死刑适用的事实或法律依据的具体考量相比甚少。最高人民法院将死刑复核权依法收归之后,死刑裁量的尺度和机制等问题在兑现和落实"和谐社会"与"宽严相济"等社会政策背景之下又一次成为社会问题的聚集点,突出表现在受害人的过错与死刑的关系、民意对死刑的影响等问题上。我国刑法理论对犯罪主观方面的研究局限在人的心理认识和意识层面,鲜见情感和情绪要素的考察。实际上,情感因素是许多恶性案件的祸首,民意对死刑案件的干预也受情绪所左右。本文拟借鉴哲学和心理学理论对非理性因素生成的心理机制及其在死刑裁量中的法律意义进行尝试性探索,以期重构非理性因素在刑罚裁量中合理地位。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2]   论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 [J].
赵东海 ;
牛婷 .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 (03) :11-17
[3]   非理性因素在主体选择过程中的作用 [J].
权立枝 ;
肖安邦 .
甘肃理论学刊, 1999, (02) :24-26
[4]   论认识中的非理性因素 [J].
何颖 .
学术交流, 1989, (03) :72-79
[5]  
刑法的精神与范畴[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曲新久著, 2000
[6]  
人与动物的情感[M]. 四川人民出版社 , (英)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Darwin)著, 1999
[7]  
非理性[M]. 中国社会出版社 , 绍六著, 1998
[8]  
情感智商[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美)丹尼尔·戈尔曼(DanielGoleman)著, 1997
[9]  
英国刑法导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英)克罗斯(Cross, 1991
[10]  
情感心理学[M].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苏)雅科布松著,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