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主体的缺席与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的共同欠缺

被引:5
作者
王晓华
机构
[1] 深圳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实践美学; 后实践美学; 身体主体; 缺席; 欠缺;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11.05.014
中图分类号
B83-06 [美学流派及其研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作为实在的活动,实践的承担者只能是身体-主体。离开身体-主体来谈论实践,就无法敞开其实在品格,以实践为原初范畴的美学建构便会处于悬空状态。从这个角度看,实践美学的最大欠缺是对身体-主体的忽略。忽略身体而又强调实践的意义这种自我矛盾的做法不但造就了一系列逻辑悖论,而且使实践美学无法回答许多根本性的美学问题。后实践美学的倡导者虽然力图超越实践美学,但同样未意识到身体-主体的意义,因而也将实践美学的逻辑欠缺带到自身的理论建构中。只有敞开了实践、生存、生命对身体-主体的原始归属关系,我们才能超越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的共同欠缺,建构出圆融的、具有独创性的、富有解释力的汉语美学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意识美学与身体美学的对立之消解 [J].
杨春时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9, (01) :54-57
[2]   什么是新实践美学——兼与杨春时先生商讨 [J].
邓晓芒 .
学术月刊, 2002, (10) :92-97+111
[3]   超主客关系与美学问题 [J].
潘知常 .
学术月刊, 2000, (11) :3-5
[4]   走向“后实践美学” [J].
杨春时 .
学术月刊, 1994, (05) :3-9
[5]  
生命美学论稿.[M].潘知常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6]  
知觉现象学.[M].(法)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Merleau-Ponty)著;姜志辉译;.商务印书馆.2001,
[7]  
美学四讲.[M].李泽厚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8]  
诗与思的对话.[M].潘知常著;.上海三联书店.1997,
[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 著;刘丕坤 译.人民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