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河谷地区退耕还林调查与生态还林分析

被引:6
作者
张雪梅 [1 ]
房世波 [2 ]
机构
[1] 云南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中心
关键词
森林资源调查; 退耕还林; 长江上游;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再造林;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07.06.027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退耕还林工作全面展开已经有4~5年,其执行效果如何?如何及时总结退耕还林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进行更好的退耕还林决策呢?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采访调查,及时的、客观反映了退耕还林的执行情况。本文以长江上游生态脆弱区——川藏边缘的横断山区X县为例,应用“3S”技术对退耕还林的成果进行了监测,得出:由于种种原因,该地区退耕还林中可能上报的退耕面积不实,超出实际退耕面积;耕地中很大比例的坡度小于25o的耕地纳入到退耕地中。研究也分析了退耕还林对当地社会、经济等影响,调查和有关研究证实,大面积退耕还林使该地区财政收入大比例较少,农民对国家的补贴依赖性强,一旦停止钱粮补助,农民将失去生活来源,很可能导致毁林复耕。多数农户强烈表达了希望延长粮食补助的愿望,本研究认为经济补偿机制的关键应该放在如何调动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后续产业的积极性上,否则再长时间的连续补偿也无济于事。对已经大面积退耕的区域,加紧发展后续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对正在计划退耕的地区,应该将退耕还林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考虑,退耕还林应该是一个长期的、逐步实施的过程,必须综合各种原则和因素、分清楚轻重缓急,一步步实施,相应的经济补偿机制也需要调整。
引用
收藏
页码:146 / 15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基于参与性调查的农户对退耕政策及生态环境的认知与响应 [J].
连纲 ;
郭旭东 ;
傅伯杰 ;
王静 ;
何挺 .
生态学报, 2005, (07) :1741-1747
[2]   沙漠化地区退耕还林政策的生态经济效应分析——以民勤县为例 [J].
马永欢 ;
樊胜岳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4) :590-596
[3]   基于GIS的农业土壤侵蚀分级和退耕还林决策——以川西干旱河谷地区为例 [J].
房世波 ;
杨武年 ;
张新时 .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05, (01) :72-77
[4]   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区域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影响——以四川省峨边县和盐边县为例 [J].
刘璨 ;
孟庆华 ;
李育明 ;
吕金芝 .
生态学报, 2005, (03) :428-434
[5]   如何正确看待退耕还林 [J].
李青松 .
今日国土, 2004, (10) :25-26
[6]   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 科学协调规划退耕还林 [J].
张新时 .
今日国土, 2004, (10) :11-14
[7]   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草)运行机制初探 [J].
李双江 ;
曹明明 ;
王菊翠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4, (05) :56-59
[8]   鄂尔多斯高原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区域经济发展 [J].
姜联合 ;
王建中 ;
郑元润 ;
胡隐樵 ;
孙菽芬 .
干旱区研究, 2004, (02) :144-149
[9]   退耕还林还草对农民收入及农村经济的影响 [J].
李蕾 ;
刘黎明 ;
唐伟 .
农村经济, 2004, (03) :50-51
[10]   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研究 [J].
支玲 ;
李怒云 ;
王娟 ;
孔繁斌 .
林业科学, 2004, (02)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