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逆乡土化”的哲学思考

被引:19
作者
颜笑涵 [1 ]
赵晓春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部
[2]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乡村教育; 自然科学; 文化传统; 逆乡土化; 哲学思考;
D O I
10.16064/j.cnki.cn34-1003/g0.2018.06.025
中图分类号
G521 [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乡村教育呈现"逆乡土化"趋势,其亲近自然的特色在逐渐削弱。乡村教育"逆乡土化"的症结主要在于乡村小学"盲目撤并"带来严重后果,中小学教育脱离自然,乡村教育人才流失,学生缺乏情感关怀和引导,教育陷入"功利化"困境。乡村独特的地理环境,富足的传统文化积淀,规律的生产生活方式,较强的规划可塑性等是乡村教育应该发挥的优势。文章对当前乡村教育"逆乡土化"现象进行分析,横向与西方教育进行对比,进而从哲学层面上思考环境对教育不可或缺的影响。基于人本素质和科学教育根植于自然本源的观点,提出恢复学生就近入学,保留乡村学校自然文化优势,因地制宜广纳贤才,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创新教育模式等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56 / 160+177 +17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自然人如何成为社会公民?——以卢梭自然教育思想中的“感受力”问题为中心 [J].
李志龙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2 (04) :18-27
[2]   发展农民的发展权(下) [J].
刘奇 .
中国发展观察, 2018, (13) :34-36
[3]   时代境遇变迁中乡土文化的规约与走向 [J].
孙喜英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44 (05) :113-117
[4]   乡村教育的忧思 [J].
刘奇 .
中国发展观察, 2016, (17) :45-47
[5]   聆听尼采谈教育——解读《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 [J].
刘文婷 .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 12 (05) :266-267
[6]   再论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革(节选)——在上海青年会的演讲 [J].
陶行知 .
南风窗, 2002, (18) :36-36
[7]  
论语[M]. 中华书局 , 张燕婴译注,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