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在农村社会救助中的作用

被引:10
作者
孔金平 [1 ]
涂文静 [2 ]
机构
[1] 河北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2]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非政府组织; 农村社会救助; 优势; 合作模式;
D O I
10.16637/j.cnki.23-1360/d.2008.01.021
中图分类号
D632.9 [其他]; F323.89 [农村社会保障、福利事业];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120404 ;
摘要
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始形态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公民生存权的最后一层安全网,因而在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的特殊意义。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救助的主要制度有:五保供养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救灾救助制度等。这些制度在实施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农村社会救助方面的优势,可以弥补农村社会救助的不足,能够起到补充资金提高效率和满足多样性的作用。在农村社会救助过程中构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模式的路径在于:构建共同的治理空间,形成组织上的互补和探索科学的合作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NGO:与政府携手扶贫[J]. 何忠洲,左林.中国新闻周刊. 2006(01)
[3]   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重要性 [J].
毕天云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02) :51-54
[4]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救助[M]. 辽宁教育出版社 , 洪大用著, 2004
[5]  
民间组织通论[M]. 时事出版社 , 王名,刘培峰等著, 2004
[6]  
NGO扶贫行为研究[M].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康晓光著, 2001
[7]  
第三域的兴起[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李亚平,于海编选, 1998
[8]  
社会保障学[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李晓林,王绪瑾主编, 1997